城西十九甫,纵横西关情
城西十九甫,纵横西关情

城西十九甫,纵横西关情

城西十九甫,纵横西关情插图
  现在的十五甫正街,石板路很有味道。
城西十九甫,纵横西关情插图1
  静谧的第一津街。

  “甫”的故事

  西濠涌上有一至八甫

  说起第一甫到第八甫,就不得不提西濠涌。根据《广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城东、西两侧有护城河,分别为东濠和西濠。“其绕城西者,自大北门流花桥起,南过北水关,又南过正西门桥,又南过太平门桥,又南达珠江,是曰西濠。”根据《广东通志》之《广东省城图附》显示,第一津、第二甫、三甫、四甫、五甫、六甫、七甫、八甫均沿着西濠涌顺序而列,呈南北走向。

  根据《荔湾区志》记载,曾经的第一甫到第八甫所在位置为如今光复北路、光复中路,如今仍能找到相关的地名。如第一津街、三甫横、六甫社区等,更有四个“水脚”,即四甫水脚、六甫水脚、七甫水脚、八甫水脚。据了解,这些“水脚”便是与西濠涌相连的小码头。这些地名,见证着曾经城西河网交织的盛况。

  上下九路曾是上下九甫

  沿着光复中路转入上九路,我们马上进入城西十九甫的第二段——第九、十、十一甫。这三个“甫”为东西走向,现为上九路、下九路、十甫路、恩宁路,其中上九路、下九路也是由古代上九甫、下九甫演变而成,原为绣衣坊地和外绣衣坊地,在南北朝时已开街,一直以来都是西关地区重要的商业聚落,第九甫以德星里分出上九甫和下九甫。

  相对上下九以及十甫路,十一甫是大家较为陌生的路名。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已经难觅十一甫的相关痕迹。而在西关生活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曾经在恩宁路北侧有过十一甫新街等地名。

  詹天佑故居位处十二甫

  从荔枝湾涌边往东南走去,便是曾经的十二甫所在地。据了解,詹天佑故居便位于十二甫。

  原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员胡文中曾在文章中写到,詹天佑三代人居住过的这条十二甫西街,在清代时叫十二甫,也是沿着河涌平行走向。原有的河涌从今恩宁路东段向南流,约两百米处向东拐。詹天佑爷爷詹世鸾,1816年在十二甫购置了西关大屋,据詹天佑外甥孙徐剑海1995年认证,该屋位置就刚好在河涌拐弯位处,詹天佑父亲的房子,就在这段街巷的中间处。

 

  十四甫地区曾是繁华地

  据了解,历史上西关地区有一条名为“大观河”的人工河涌。大观河于1472年开始挖建,从十四甫之东浒太平桥起,接下西关涌,达柳波涌而出珠江,自东向西流,基本上与珠江平行,20世纪50年代,全河改为渠箱,大观河“藏于”地下,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沿大观河南岸的十四甫,明末开河后是繁荣地区,为明末广州出柳波涌主航道,货船含尾进出。十四甫码头是当时的繁华地方,有青云桥沟通第八甫。其后(万历中)塞河,仍留十四甫码头,作为货船航运终点,在西濠十四甫水脚处。至今则仅存此名成为街名。但清《南海县志》称十四甫码头在华光庙前,即瑞兴里口今称万钟西的天后庙。

 

  大火让十五十六甫迁移

  据了解,“十九甫”变迁最大的是十五甫、十六甫的迁移。曾经十五甫、十六甫原址位于如今光复南、桨栏路一带,1822年9月,两甫被火烧毁,两甫商民集资改在上西关涌(今宝华路南段)重建,并改名为十五甫正街、十六甫新街等,以示不同于昔日的甫址。

  根据同治《南海县志》附图,即由濠边十四甫转南为十五甫、十六甫,连十七甫。而《南海城西堡张氏族谱》也有记载,“明所有公由熹涌乡迁居穗城之十六甫,即今桨栏街为始祖。”

 

  近代广州百货巨头曾落户十八甫

  与第一津街相类似,如今的十八甫路也曾由“两甫”合并而成。十八甫路东接桨栏路,横穿康王南路至西侧十八甫西路,并衍生了十八甫西、南、北等路名。

  据了解,十八甫路在1931年马路扩建时,是由十七甫、十八甫两街合并而命名。十八甫也是荔湾商业历史上的一颗“明珠”。

  明代,就在今十八甫怀远驿建有专门招待外国贡使和商人居住的驿馆,且每年都要在此设宴迎送各国贡使;1876年,陈濂川、陈桃川兄弟在十八甫创办了陈联泰机器厂;1905年,陈竹君(陈启沅第五子)在今十八甫路102号创办奇和堂药局;1910年,开创广州市近代大公司先河的真光公司在十八甫开业。

 

旧日十九 “甫”

  根据《荔湾区志》记载,位于广州古城城西的旧日十九 “甫”具体位置。

 

  第一津(第一甫):西濠转入金字湾处起,到万善里百市坊

  第二甫:百市坊到桃源坊

  第三甫:桃源坊到石冈街(今中山七路西门口段)

  第四甫:石冈街到麻纱巷

  第五甫:麻沙巷到青紫坊

  第六甫:青紫坊到福安里(今福隆里)

  第七甫:福安里到荣业里

  第八甫:荣业里到安良里

  注:各甫南北走向,今为光复北路、光复中路。

 

  第九甫:由西濠向西至文昌巷口(今文昌路)

  第十甫:文昌巷至十六甫新街(今十六甫街)

  第十一甫:十六甫新街至涌边

  注:各甫东西走向,现为上九路、下九路、恩宁路。

 

  第十二甫:由涌边南北再西转至联桂坊

  第十三甫:由联桂坊北折东转再北折至德兴桥

  第十四甫:德兴桥(今十八甫北路口)至濠边

  第十五甫:濠边至装帽街

  第十六甫:装帽街至鬼驿市(今杨巷路口)

  第十七甫:鬼驿市至富善东街

  第十八甫:富善东街大观河边

  第十九甫:第九甫至大观河边

 

  历史小故事

  第一津“冇甫”

  第一甫地处通向越秀山脚兰湖的水道,以前人们习惯称为通津,所以仍叫第一津而不称第一甫。至今广州仍流行着 “第一津无甫(谱)”的歇后语。

  注:本文参考了《广州地名志》《荔湾区志(1984-1990)》《明清广州城及方志的城图研究》《南海县志》等文献。

 

转载:《信息时报》2022.7.30  A07

Visits: 35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