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飞了200多亿公里的飞船,发回的最后照片,为何让人深思?

2015年7月14日,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新视野号历经九年,终于飞到了冥王星的上空,而这个飞行器上的超高清摄像头拍回的照片,终于确认了冥王星这个让天文学家们争论数年的矮行星的真容。
紧接着在3年过后的1月1日,这颗飞行器抵达了它旅途的终点,位于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并拍下了太阳系边缘星球的样貌。
 
新视野号的图片拓宽了人们对于宇宙的视野,过去出现的许多令科学家感到费解的星球,终于在新视野号的帮助下,成功解惑。
这对人类的天文学研究是很有帮助的。而在新视野号之前,人类也曾在地球上发射过里程碑式的探测飞行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旅行者一号。
 
载着人类希望的飞行器
旅行者一号是由美国的宇航局发射的第一架穿越太阳圈进入星际介质的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原本希望旅行者一号能够探测木星和土星及其卫星和土星环,旅行者一号也不负众望,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1980年,旅行者一号掠过木星,在经历的三年的飞行后,旅行者一号接近了土星,与土星最高云层的距离不过124000公里,探测器观察到了土星环的结构,并对环绕土星的卫星土卫六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测。
 
这次的观察让科研专家们颇为吃惊,土卫六的表层居然和地球一样,拥有浓厚的大气层。土卫六表面的大气层上有十几个同心的雾层。
这些雾层是通过索林斯这种非常复杂的有机分子构成,而这种有机分子与冥王星大气层上的有机分子,在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土卫六的上方近乎是没有云的,我们站在土卫六上,能够看到和地球上一样的蓝天。
这让负责旅行者一号的科研人员感到兴奋——在土卫六上能否找到外星生物呢?毕竟根据地球的经验,拥有大气层是产生生命的先决条件。
 
于是,为了探究土卫六上是否存在生命,科研人员控制旅行者一号向土卫六进发,让它能够专注于对土卫六的探索。它原本探测木星的任务,在后来交给了旅行者二号。
旅行者一号的探测结果确实也在人类意料之中,旅行者一号并没有找到土卫六上存在生物的直接证据,仅发现土卫六大气中含有大量丙烯氰,这种物质能够自发形成类似于细胞膜的结构。
据美国宇航局的生物学家迈克尔·穆马说,丙烯氰的大量存在意味着土卫六上有更大概率存在生命。但这也仅仅是从理论上说明罢了,除非能够发出探测器降落在土卫六上带回高清图片给地球,科研学家没法从理论上推断一颗天体上是否含有生命。
 
这次的偏航使旅行者一号的飞行轨道彻底改变,受到来自木星的引力,最终旅行者一号飞出黄道,朝着完全未知的方向飞去了。
在2011年,旅行者一号抵达了太阳系的边缘,这是位于太阳大气层内介于色球和日冕的中间区域,这个区域又叫过渡区。
也就是说,旅行者一号很快就能因引力而飞出大气层,向宇宙深处进发了。
 
旅行者1号的最后一张图片
当旅行者一号身上储备的三块核电池耗尽,它会永远的向宇宙深处飞去,再也不会回来,成为人造的一块太空垃圾。
为了纪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空探测器,1990年,卡尔萨根说服美国航天局,让旅行者一号的相机转向地球,拍下了旅行者一号的最后一张照片。
在照片中,作为背景的天空一片漆黑,而在这纯黑的背景中,有一条浅橙色的彩色带。科研学家圈起彩色带中的一颗亮点——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自1977年到1990年,足足13年的时光,旅行者一号完成了属于它的使命,即使脱离了黄道,它也被按上了测量太阳风粒子的新任务。
在十三年后,旅行者一号再无任何负担,它在工作时期完成许多过去的宇宙空间探测器做不到的任务,它的存在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的作用是创造性的,在最后这名老将飞行至海王星轨道,最后回望了一眼自己的家园,便随着引力朝太阳系外飞去。
旅行者一号所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令人深思的。首先,这张照片极具有纪念意义。这是人类首次从海王星轨道拍摄地球,同时,这也是人类首个飞出太阳系的宇宙空间检测器带回的最后一张图片,它纪录了人类对于宇宙探索在20世纪后期的全过程。
 
其次这张照片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渺小。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本觉得是非常辽阔的,但是在宇宙中,我们的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粒的沙砾。
我们人类在这片宇宙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尽管我们在自然界中已经称王称霸,站在食物链顶端万年之久,但相对于宇宙年龄来说,我们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而宇宙则是早已活了几十个世纪的不朽老者。
探究宇宙,就是在领略我们人类的无知的一个过程。宇宙有一套属于规则,我们所有的物理学定律,都是建立在这一宇宙规则下的。对宇宙的探索会刷新我们对于物理体系的认知。
 
在过去,我们都把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奉为圭臬,因为在大自然中,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确实处处适用,并且这些物理定律的来源也是现实中真是发生的现象。但后来,人们发现牛顿经典物理体系无法运用于微观世界,牛顿经典物理学在很多地方都碰壁了。
在20世纪初,刚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西方世界,在天文学和科技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这一点启发了物理学界的另一位伟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相对论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牛顿经典物理学中的一些假设和定律。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万有引力不再是一种力了,而是能够使时空扭曲的几何效果。
引力能够扭曲时空,使宇宙中产生平行宇宙和更高维度的空间,并通过爱因斯坦方程式的计算,预测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影响时空的引力波。
事实证明爱因斯坦说的是对的,在2017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看似坚不可摧的物理王国。
 
而这也正是受益于航天领域的蓬勃发展。在未来,随着人类在航天领域上的突破,一定会有我们现在都认为正确的物理学定律被推翻掉。
毕竟,人类不是宇宙法则的制定者,我们只是宇宙大家庭中不起眼的一员,而我们对于宇宙法则的理解则全靠自己慢慢摸索。
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
自从人类知道了探索宇宙的重要性以后,人类在航天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航天领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目标。从苏美冷战时期开始,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了对宇宙的征途。
 
最早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率先将人造卫星投入太空,这也是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而后美国也不甘示弱,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人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这对于人类对太空领域的探索可以说是轰动性的,人类第一次离开了母星地球,踏上了别的星球的地面,这表明人类已经拥有可以向宇宙前行的资本。
虽然这是世界目前唯一一次登上月球的旅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再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上。
 
在之后,火箭和飞行器的不断更新更是拓宽了人类的视野。虽然苏联在1991年解体,世界超级国家不复存在,现在的俄罗斯也没有太多精力把自己的视线放在宇宙上,但美国的航天业依旧在发展。
1977年,美国发射的宇宙探测器旅行者1号,以及后面发射的旅行者2号,让我们看到更多宇宙天体的高清图片,这些天体过去我们都只能用天文望远镜远远的观测到这些天体,大多都是模糊的,看不清表面的。
在2006年,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更是大大加速了人类对于未知宇宙的认知与理解。许多之前我们不能理解的卫星、矮行星,新视野号都带回了高清的天体表面图片,让我们的科研学家能够知道这些天体的表面结构。
 
我国也在航天领域上做出了重大突破。2003年,我国的载人飞船首次登入太空,在神舟五号的带领下,杨利伟等一众宇航员成为了中国首次在太空漫步的人。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这之后,中国的航天领域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自古就有嫦娥登月的传说,在上个世纪,美国人已经先于我们登上了月球,当我们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后,我们自然不甘落后。
在2012年,我们把目光放在了月球上。在八年后的2020年,长征五号成功升空,拉开了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帷幕。之后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更是给我国的航天业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
 
在历经了六天的飞行后,嫦娥五号在月球第一次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同时,嫦娥五号也带回了月球土壤样本,这也是自美国登月后,地球第二次得到来自月球的样本,毫无疑问,这些月球土壤样本对于我们研究这片浩瀚的宇宙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也有了举足轻重的突破。2020年在西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搭载着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升上了天空。此次卫星的升空,使得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更加完善。
我国现在已经能做到在全球覆盖卫星导航系统了,并且因为这颗人造卫星的升空,我国现在的卫星导航在精准度上也有突破。现在的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覆盖广,精准度也高。不管你在全世界的任何位置,只要打开导航,你就不会迷失方向。
 
结语
现在世界正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期,我们各国都在休养生息,发展都十分迅速。在这个大背景下,相信我们人类的科技发展会更进一步,可能在百年以后的未来,我们可以坐着宇宙飞船,成功的在星际间漫游。

浏览量: 3

一号土卫六土星新视野旅行者